管理故事

来源:雪球App,作者: 中外管理传媒,(https://xueqiu.com/1268495438/247595622)

成功的企业,总是通过成就客户来成就自己。

当今日趋白热化的企业竞争,早已不是单体企业间的零和竞争,而是产业链上的协同竞争。因而一个企业只有具备站在产业链客户的角度,去全力成就客户的强烈意识,并具备真正如此践行的明确决心与过硬实力,才能通过实现共荣共赢的产业链协同,充分成就自己和发展自己。这是大道理,也是硬道理。

文: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杨光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太平洋精锻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2005年,太平洋精锻为科鲁兹轿车做差速器齿轮配套试验。其中,涉及热处理环节的技术,但当时太平洋精锻的热处理炉子达不到试验要求,于是就拿到了上汽集团在烟台的一个工厂去做试验。

做一次试验2万元,不通过;再做一次试验还是2万元,还是不通过。一连做了五六次,十几万花出去了,依然看不到结果。要知道,太平洋精锻之前在模具方面,为了试验不同的材料,已经调用了全球资源,投资了很多钱。而当时,公司刚刚扭亏不久,尚处于爬坡阶段,资金依然紧张。所以,时任项目经理张勇内心感到承受不了了。

这其中,还存在一个互相捆绑的关系。科鲁兹属于上海通用,英国GKN属于上海通用科鲁兹的供应商,而太平洋精锻则是GKN的供应商。当时,上海通用已经明确说出,如果GKN再做不出来差速器齿轮,就不要做了,再找其他公司做配套。

其实,GKN之前也已经找过其他公司试过,都没有做出来,太平洋精锻成了GKN的孤注一掷。这次再通不过试验,就只能被上海通用换掉了,所以,他们领导层一直很紧张。GKN上海公司的负责人还一度专门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到泰州太平洋精锻,就为了看看他们的进展,是不是在努力做着试验。

但张勇也要考虑成本,毕竟自己没有义务陪着客户“烧钱”做屡屡失败的试验。所以他找到太平洋精锻董事长夏汉关,请示还要不要继续试验。“继续做!这个时候放弃,一个是半途而废,再一个,也相当于跟GKN毁约,虽然还没签量产协议,那也算不仁义。”夏汉关显然很理解GKN的紧张。

于是,张勇又继续带人试验。他们开始跳出来思考,汽车配套零件是共同作用的结果,会不会有可能不是热处理的问题?一番讨论过后,GKN日本公司认为是芯部硬度应该加强,太平洋精锻则提出了从强喷方面找原因。他们将抛丸工艺改为了喷丸工艺,结果试验真就成功了!进而很快实现了量产。

所谓救场如救火。正是太平洋精锻这一次的成功,“挽救”了GKN在通用汽车项目的“命运”。他们当然感激不尽,不仅与太平洋精锻达成了十多年的差速器齿轮合作,还达成了后续的一系列合作,订单量一度占到了太平洋精锻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甚至,太平洋精锻的第三厂区,就是专门为GKN生产供货而建造的。

试想,如果夏汉关当初也同意半途放弃呢?

故事的哲理:

成功的企业,总是通过成就客户来成就自己。

当今日趋白热化的企业竞争,早已不是单体企业间的零和竞争,而是产业链上的协同竞争。因而一个企业只有具备站在产业链客户的角度,去全力成就客户的强烈意识,并具备真正如此践行的明确决心与过硬实力,才能通过实现共荣共赢的产业链协同,充分成就自己和发展自己。这是大道理,也是硬道理。(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