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打击不良校园贷 五部委强化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管

原标题:精准打击不良校园贷 五部委强化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管

本报记者 李梦云报道

近年来,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尽快规范整顿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3月17日,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严格监管"校园贷"势在必行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类金融产品得到了蓬勃发展,其触角也随之延伸到了校园.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不良的所谓网络平台机构,利用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刚刚脱离父母独自生活,生活经验明显不足、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这些特点,以低利息为诱饵,对学生们进行大肆虚假宣传.特别是,一些以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放贷主体的互联网平台,在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后,进行精准的个人推送.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超前消费""过度借贷"等不良观念的影响下,向这些平台机构借了贷款,在不断的利滚利之下,最终成了高利贷.同时,在平台的暴力催收之下,面对这些不断叠加增长的贷款,很多学生因无力偿还而退学,更有甚者陷入精神崩溃后跳楼自杀.

值得肯定的是,从2016年起,监管层开始出手整顿校园贷市场.2017年6月,原银监会等三部门印发通知,明确要求暂停网络借贷平台开展校园信贷业务,禁止培训、就业类机构捆绑信贷产品,并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大学校园.此后,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校园贷"等金融产品的总体规模开始有所下降.

必须明确的是,经过监管层的专项整治,这种违规的"校园贷"得到了极大遏制,但却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以各种名目繁多的方式加快渗透.比如"颜值贷""创业贷"等,仍继续存在.因此,强化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四方面发力,强化监督管理

在此背景下,五部委印发《通知》,进一步完善"校园贷"监管体系,旨在打造切实维护大学生权益的"铜墙铁壁".《通知》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来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要求,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组织各地部署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

二是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从提高大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全面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建立日常监测机制等方面要求各高校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

三是做好舆情疏解引导工作.指导各地做好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政策网上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

四是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整改问题,《通知》也从两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二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教育引导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庾国庆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4000万.做好年轻一代大学生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已成为了当下工作的重点."

他认为,要根除违法"校园贷"问题,就必须不断强化法治和德治,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具体来说,首先各个学校应对在校学生在小额贷款公司和网贷公司进行高利贷款消费的行为进行普查登记,统一报备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然后依法定程序解除货款合同,防止扩大损失.同时,加大对在校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提高认知,防止学生继续参与高利贷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帮扶和管理这一问题,此次发布的《通知》也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二是,不断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等保障性需求,解决学生的临时性、紧急性资金需求.三是,全面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我们相信,随着《通知》中各项举措的不断落实,违法"校园贷"必将得到严厉打击,使得校园金融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切实保障大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