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嫡棋局中的身不由己
戴上佛珠后,年羹尧彻底沦为政治棋子。在四川巡抚任上,他兢兢业业,与李卫的通信中从未传出负面消息。直到西北战事再起,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朝野震动。
当时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欲争夺兵权以增加夺嫡筹码,而四爷党同样虎视眈眈。谋士邬思道点破玄机:康熙帝心中早有人选,此时四阿哥更该力荐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而非争权。但胤禛的回应暴露了真实想法:可十万大军在他手里,万一......
邬思道随即献计:关键不在谁掌兵,而在谁控制粮草。只要拿下陕甘总督之位,就能节制十万大军。至此,年羹尧再次成为政治筹码——从四川调任陕甘总督,暗中牵制大将军王胤禵。
被闲置数年的年羹尧何尝不知其中利害?但作为潜邸旧奴,他只能被动接受安排。更无奈的是,为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不得不周旋于各派势力之间——先拜会十四阿哥,再由其引荐八阿哥。这种看似骑墙的行为,实则是身不由己的无奈之举。
西北战场的进退维谷
雍正即位后,西北再起战事。此时雍正急需一场胜仗稳固统治,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但这一任命背后另有隐情。
朝议时,廉亲王胤禩提出大将军需既懂兵法又有身份,实则为十四阿哥造势。雍正最终选择年羹尧,关键在李卫的一席话——实则是邬思道通过李卫传递的建议。雍正最担心的,正是大智近妖的邬思道与统兵数年的年羹尧结成联盟。
西北战场上,年羹尧为何不速战速决?原因有三:
1. 速胜会打脸前朝重臣,招致群起攻之;
2. 鸟尽弓藏,功成身退后恐被闲置;
3. 需要时间经营西北,巩固自身势力。
直到邬思道亲临前线点拨,年羹尧才迅速平定叛乱——他明白,这可能是雍正又一次试探。
功高震主的必然结局
大胜归来的年羹尧为何突然变得骄横跋扈?这或许正是他的自保之策。若功成后突然谦逊,反而会引起雍正猜疑——是否背后有人指点?是否与邬思道有所勾结?
那些被视为僭越的行为,细究起来都有苦衷:射杀福宁安是为整肃军纪,长串请功名单是为安抚将士。若因此获罪,总比酿成兵变强。事实上,年羹尧若真欲谋反,岳钟琪岂能轻易接管兵权?
赐死之际,雍正特意派李卫监刑,用意不言而喻——杀鸡儆猴。临终前,年羹尧与牧童对弈的场景寓意深刻:牧童先画四道内线再框外框,恰似雍正为年羹尧设定的人生轨迹——那串佛珠就是最后的牢笼。
当佛珠离手的那一刻,年羹尧的号啕大哭不是悔恨,而是解脱。或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他真正做回那个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年大将军。在雍正精心设计的棋局中,这枚棋子从始至终,都未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