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或夏季时下一场小雨,人们就会在树下、草地上发现蜗牛。在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动物身上,其实有着许多有趣的谜题。我们把生活在陆地上的贝类称为蜗牛。把蜗牛归于贝类中的肺螺类。是陆地上生活的最普通的一类软体动物。
蜗牛的力气可真大,一生都背着自己的“房子”到处走,蜗牛的力气取决于它们腹足的大小,腹足越大蜗牛力气越大。蜗牛的身体很柔软,没有脊椎和其他骨骼。当一只蜗牛爬行时,我们能看到它伸展在壳外面的头部和腹足。蜗牛的壳里还装着它复杂的内脏囊,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
雨后的林间小路上有时爬满了蜗牛,可蜗牛并不喜欢下雨,特别是遇到暴雨天气时,它们只能躲进壳里,避免被雨水冲走。真正吸引蜗牛的是雨后空气中的水汽。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因为它们的祖先生活在海洋里。而且是没有壳的,后来随着演化为了保护自己,渐渐沉积磷酸钙形成坚硬的外壳。后来蜗牛的祖先离开了海洋来到陆地,它们的外壳也被保留了下来,成了它们的天然保护伞,也是它们的栖息地。蜗牛保留了远古祖先喜爱潮湿环境的特性,在雨后会到处觅食,用空气中的水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它们会栖息在林地、花园和菜园里,停留在树叶下、石头缝隙里。
蜗牛在树枝上慢慢地爬行,只一会儿功夫,它就到达另一枝树枝了。它是“飞”过去的吗?当然不是!它会分泌出厚厚的黏液,紧紧抓住所在的树枝。以最大限度地伸长腹足,让头部在新的树枝上先着陆。再用身体在两枝树枝之间搭起一座“桥”。随后慢慢地把自己的壳和重心转移到新树枝上。直到黏液将腹足的大部分牢牢地粘在新树枝上后,才会把停留在原先树枝上的腹足末端放心地松开。蜗牛就这样漂亮地完成了一次“飞行”。蜗牛腹足能自由地活动和伸缩,腹足的“波浪”是由后往前推进的,所以蜗牛只能向前运动,不能倒退。在蜗牛前行时,腹足前面的腺体能分泌出一层透明的黏液以减小前进时的摩擦。蜗牛在平滑的表面上爬行时,黏液分泌得少一些;遇到粗糙或锋利的表面,蜗牛就会自动分泌出厚厚的黏液将自己保护起来。即使蜗牛被放在锋利的刀刃上爬行,它们也能完好无损地完成“表演”。黏液为蜗牛提供攀爬物体时的吸附力,它们可以在垂直的物体上自由上下,还可以倒贴在物体的底面不慌不忙地爬行。
蜗牛的壳不够美丽,但足够精致和多样,让人有足够的理由欣赏和研究。蜗牛的一生都记录在它的壳上。也是蜗牛一生都不曾离开的居所。
飞行之王—蜻蜓 到底有多少秘密